山西铜制暖气片代理资讯 | 山西铜制暖气片代理新闻 | 山西铜制暖气片代理图片 | 山西铜制暖气片代理百科 | 山西铜制暖气片代理博客 | 返回首页
“吕梁苍苍,汾水洋洋,先烈伟绩,山高水长。” 贺龙元帅亲笔题词的石碑下,四百多座墓碑静静矗立在风中,像游子在远眺家乡,像水手在遥望陆地,更像一个个铁血雄兵,矢志不渝地守卫着身后的大好河山。 有的墓碑镌刻着名字,碑后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牺牲历史;更多的墓碑上写着“无名烈士”,留给世人的只剩那永世长存的傲骨忠魂。 烈士塔前寒风呜咽,松柏林中万籁无声。在荒山野岭飘荡了几十年后,数百名英烈终于回家了:在新建成的“晋绥革命烈士陵园”里,他们重新集结,遥看祖国巨变、再忆往日峥嵘……
青山处处埋忠骨暮草深深掩英魂
“烈士迁葬、陵园建设不能再拖了,否则我们既对不起英烈,也对不起后人!”市委常委、吕梁军分区政委陆崇相动情的话语既表达着军区决心,也陈述着一个事实:加强兴县抗战烈士墓地的管护已迫在眉睫。 抗战时期,兴县是晋绥边区首府和八路军120师师部所在地,也是阻敌西进、保卫延安的坚固屏障,晋绥边区军民在兴县与日伪军激烈交锋,无数英雄儿女血洒疆场。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有两千余名八路军战士在兴县牺牲。由于当时条件恶劣,烈士遗骸都就近掩埋在荒山野岭之中,分散在兴县13个乡镇、30多处地方。半个多世纪来,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多墓地已找不到确切的位置,而兴县财力紧张,除几处相对集中的烈士墓地被政府和群众妥善保护外,其他散葬烈士墓地因无法得到有效维护,也渐渐失去了踪迹。 烈士殉难铸丰碑,后人哀思无处为。1996年,济南的一位教授带着一家几口来到兴县寻找在黑峪口一带牺牲的舅舅——时任《战斗报》记者李玖挨烈士,兴县有关人员和他们查找了大量资料,终无所获;2006年,河北保定一位干部来兴县寻找当年在小善畔战斗中牺牲的姑姑李文珍烈士,当地工作人员陪同亲属驱车30多公里,仍无收获,亲属们寻找无果,只能含泪将祭品逐一供奉给路过的每个无名烈士荒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有几十位烈士亲属来到兴县寻亲,他们全都满怀希望而来,但大多带着失望而去。 “曾经有个烈士亲属向我们申请,看看能不能由他们出钱,让我们建个公共墓园,把这些散葬烈士的墓都迁到一起?”晋绥革命烈士陵园主任王波说,“当时大家听得很是惭愧:这些烈士为我们祖国献出了生命,现在居然还要他们的后代再为墓地的事出钱出力,实在让人心痛啊!”2010年3月,吕梁军分区领导前往兴县小善畔村调研散葬烈士墓地管护情况,在村头偶遇来此祭奠烈士的三位老人,年逾九旬的白来有老人激动地说,这些八路军们都是为革命牺牲的,解放这么多年了,现在人们生活也好了,咱可不能忘了这些人啊! 烈士亲属的泪水,老人郑重的嘱托,深深刺痛了分区领导、民政部门、人武干部的心:这些经历抗战的当地老人已经不多,再过数年,当他们也都故去后,那些散葬烈士们就将永远长眠荒野、难为人知。
踏遍千山寻英烈丹心捧骨入新园
“革命前辈英勇抗敌,血染晋绥大地,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这些后人一定要让烈士含笑九泉,让子子孙孙永远铭记!”吕梁军分区司令员车瑞金的话斩钉截铁。经多方反复酝酿和实地勘察,2010年,兴县县委、县政府和人武部作出决定:为散葬在兴县的晋绥英烈重修墓地,重立墓碑,并把全县的散葬烈士尽数迁至新建成的烈士陵园。 为了给烈士们选个最好的墓地,县民政局和人武部的工作人员跑遍了全县,最终选择了东会乡凤凰岭下、阳坡水库前一块山环水绕的宝地。得知这块地要为烈士们盖陵园,涉及到征地的东会乡寨上村的25户农民主动申请减少补偿款,并自觉迁移了此处的三座祖坟。用村民们的话说,大家少得了一点钱,但能为烈士们做些事,这辈子也值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国家财政部和省民政厅先后下拨了500万元的启动资金来帮助陵园建设;吕梁军分区和市民政局多方协调,全力提供技术和物资上的保障;吕梁设计院的专家们认真研究考察了凤凰岭的山势走向、地形特征,并免费设计了陵园的建设图纸;当地的群众更是自发来到建设工地义务劳动,为烈士敬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建设墓园的同时,一场寻找抗日英烈遗骨的攻坚战,也在兴县范围内拉开序幕。 “当年发生在兴县的战事多、战斗惨烈,牺牲战士掩埋得都非常简单,而且很多墓地没有资料、没有遗物、没有墓碑,寻找收迁工作难度很大。”兴县人武部部长崔雷廷说。 面对种种困难,收迁队员用更顽强的意志去克服,他们发动全县媒体广泛征集烈士线索,组织统计人员日夜查找相关资料,聘请业内专家鉴定地形搜寻墓地,集结几百民兵翻山越岭挖掘遗骸。“当年在兴县的部队经过多次整编,资料很散,我们的信息员往往要翻阅几百万字的资料才能找到一点有用的线索;迁坟的队员们也不轻松,因为很多墓洞都很危险,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还得看着洞顶簌簌往下掉的松土,时刻提防墓洞塌下来。”多次参加收迁工作的王波说到。
一年多来,收迁队走访了全县三百多个村庄,询问了近千名老人,搜集到了大量关于晋绥烈士的重要线索。三千多军民在22个山岭找到并迁葬了407位散葬烈士遗骨,确认了其中67位烈士的姓名和籍贯,目前,已查明尚有另外21处散葬烈士遗骨等待迁葬,其余一千多名散葬烈士正在进一步寻找和收迁过程中。 在收迁烈士遗骨的过程中,队员们既为烈士们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所震撼,更为老区人民不顾生命危险,千方百计保护烈士遗骨所做出的努力而感动。有位老乡为了保存烈士遗骨,就把烈士安葬在自己家的祖坟里,逢年过节不忘祭拜。
烈士英名留千古,风范永存励后人
新建起的烈士陵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兴县当地的干部群众口口相告,千里之外的烈士亲属接踵而来,白发苍苍的抗战老兵拄拐来祭,稚气未脱的少年学子列队而前,大家全都满怀崇敬地来此瞻仰革命先烈、缅怀英雄伟绩。 烈士陵园占地120亩,其中有大型合葬墓4座、无名烈士墓258座、有名烈士墓67座、石门楼一座、大纪念碑一座、松柏树1400余株。整座陵园依山而建,建筑庄严肃穆,环境幽静整洁,这里的一砖一瓦都代表着老区人民对抗日英烈的感恩之心,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寄托着晋绥后代对革命前辈的无限深情。 “烈士流血,不让家属流泪!”兴县县委书记郭颖坚定地说。陵园的建成圆了烈士亲属们的心愿,来自河北、陕西、河南、四川的40多名烈士后人先后前来吊唁。贺龙元帅的外甥肖晋,听到妹妹肖保宝烈士的遗骸找到了,一家15口人特地从成都赶到兴县缅怀祭奠。烈士亲属们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无不为吕梁军民千辛万苦收迁烈士的壮举所感动,更有十多位烈士亲属来电来信,向老区人民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为小善畔战斗牺牲烈士墓地守护了70年的老人刘孩儿原本可到县城生活,但对这些烈士们一直难以割舍,守护了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如今的他也放下了心中的牵挂:“终于看到烈士们集中安葬的一天了,这些英雄们能睡好,我这辈子也就放心了!” 吕梁军分区把“不忘英雄伟绩,有效履行使命”作为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多次带领官兵前来拜谒先烈。政委陆崇相郑重地说:“这里是我们全体官兵也是全市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要努力把烈士们精神发扬广大,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为祖国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青山肃立,绿水长歌,烈士们的遗骨已入土为安,他们的英勇壮举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他们用血肉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更要用行动为祖国开拓一个美好未来!(本报记者 梁琪玲 任锴 通讯员黄继红 徐应军)